2016年7月25日 星期一

95-103 台灣綜合所得成長率20等分

偶然間發現 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可以找到綜合所得稅的統計資料
又看到一些關於貧富不均的議題,因此有了以下的圖表


報稅人口增加, 第一二級距所得不增反減, 第20級距的綜合所得成長大幅超越其他級距.

2016年7月24日 星期日

1%貧富不均


你相信台灣也有1%貧富不均的狀況嗎?
根據今年的所得稅申報資料,將有申報的人分成20等分,每等分5%的人。
除了最頂層5%的人之外,其餘19等分所得平均數幾乎等於中位數。
最頂層5%的人所得平均數525萬,中位數330萬,第三分位數443萬,,平均數竟然還比第三分位數高,這表示最頂層1.25%的所得是如何拉高平均數的。
2015年綜合所得20分組

就算知道這些能夠幹嘛,看看電視上政府官員以及商總的發言,突然好像懂了什麼。

附帶說明:
本統計之所得為課稅資料,未納入「政府移轉支出」各戶所得、免稅所得、分離課稅所得等資料,不宜逕作為衡量所得差距之參據,相關所得資料應以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之資料為    準。

2016年7月21日 星期四

21世紀資本論讀後心得

我從這這本書學到的是:

  • 資本報酬率 > 經濟成長率
  • 大資本報酬率 > 小資本報酬率
  • 前1%的富人的資本利得是靠股息收入而非買賣股票
  • 擁有自住房產意味著屋主損失了有可能獲得的資本利得,只因資本都被困在不動產上。但若居住本來就需付出成本則這些未能獲得的資本利得似乎也可以視為某種程度的房租支出。
  • 努力往10%甚至1%的高資產族群前進,合理節稅且欣然面對未來的加稅措施。
  • 如何改善一間公司中資金成本與人力成本所得到的收益的不平等,不如設下一個規則:公司的稅前營業利益 / 薪資支出 不得高於100%,但得盡量等於100%。
  • 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在1936年出版《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提出邊際消費傾向遞減法則。他認為人們的消費雖隨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所增加的收入中用於消費的比例卻越來越少。

2016年7月8日 星期五

2016 繳稅組別高於所得組別

根據103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初步核定統計專冊
今年度應納稅額的組別高於所得總額的組別給了我幾個思考:
  1. 所得比我高的族群裡有些人的節稅效率比我高, 因此我應該在日後思考如何提高我的免稅額度或是扣除額度.
  2. 以我目前單身的身分就社會的角度來看, 我對於扶養或是捐贈等社會責任並沒有做出足夠的付出, 因此只能多透過繳稅來對整個社會系統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