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2日 星期五

儲蓄率是累積資產在開始投資前10年間最重要的決定因子

上週在一場理財讀書會有機會分享我的投資經驗。
投資報酬率也是被關心的一個話題,但是
這週在The Simple Dollar 看到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說法。

我的心得如下:
複利要依靠72法則達到資產翻倍也需要時間的醞釀才能辦到。相形之下資產透過提高儲蓄率會是最有效最直觀的方法,因此儲蓄率在開始投資前10年間是累積資產最重要的決定因素。這也是有人常說的"本小利大利不大,本大利小利不小"

曾經看到一些美國那些已經達到F.I.R.E的人的訪談, 他們的儲蓄率都是50%以上.

股票的真實報酬率約7~8%, 如果收入較低50%的儲蓄率無法達成, 也許可以先把目標訂在提高儲蓄率7~8%. 參予投資必須要承擔市場風險, 提高7~8%儲蓄率則是穩穩可以得到的資產增長.

更進一步實行指數化投資的投資人也不用過度害怕市場下跌, 只要你持續維持相同或更高的儲蓄率,使得不斷有new money進入投資組合中.  

https://momanddadmoney.com/savings-rate/





2017年9月13日 星期三

資產配置中如何根據人力資本的變化做再平衡

一般來說人力資本被視為當年度賺取現金的能力,這邊仔細應該是指扣除所有生活支出後的主動式收入。

為了避免資產累積期時人力資本中斷的風險則要先準備好緊急預備金避免動用到金融資產的資金.

接下來要試著評估自身的人力資本是偏股票性質還是偏債券性質:
  • 如果收入高於平均收入但是具高波動性或無法預測可持續多久, 那這人力資本是偏股票性的.
  • 如果收入非常穩定或者雖然收入等於或低於平均薪資, 但找到相等收入水平的工作做銜接其實並不困難,那這人力資本是偏債券性的.

以人力資本是高科技產業高波動性偏股票性質的為例暫時拿45歲當作人力資本終值歸於零的時間。

假設今年35歲每年扣除生活花費的所有主動式收入約80萬元,粗略計算未來10年你的人力資產約為800萬元。

5年後40歲每年扣除生活花費的所有主動式收入仍為80萬元,粗略計算剩下5年你的人力資產約為400萬元,相較於5年前今年執行再平衡時也許會往類股票資產做分配。




2017年9月11日 星期一

REIT可不可以代替債券做為對抗股票的資產組合

在柏格頭網站看到REIT vs Bonds as a hedge against Stocks , 有人在比較
REIT可不可以代替債券做為對抗股票的資產組合.

剛好我在Firstrade是比較積極的配置(VHT / VNQ / VGK / VWO), 我的確是用類似概念來看待REIT.

文中提到REIT是高波動的資產跟債券不一樣, 跟股票一起做資產組合也有不同的效果.
加入REIT可以減少從虧損到復原的時間但無法降低虧損幅度.
加入債券可以減少虧損幅度但無法降低從虧損到復原的時間.

但是嘗試用我目前的配置做驗證, 似乎加入REIT並沒有比加入債券復原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