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31日 星期四

投資金律讀書心得

這些年來陸續看了許多關於投資的書,這次重讀威廉·伯恩斯坦的投資金律特別記錄
在這次閱讀中重新洗腦的部分, 至於其他觀念老被重複強調的部分就不再多提

四大關鍵分別是 

  • 了解理論來建立資產配置
  1. 財富不是固定資產,而是收入流量。
  2. 對數圖表讓人忽略某段時間區間內價格的劇烈變化
  3. 股市景氣好轉引發自負態度,自以為接受了長期投資的價值觀卻還是無法自股市崩落中倖免.
  4. 短期債券受升息影響, 長期債券受通膨影響
  5. 通膨使企業調升商品價格進而推升(維持)股價的價格,這個概念在另一本書"老後不破產"也看到過
  6. 大型資金的衝擊成本導致很難維持高報酬
  7. 股利折現模型運用在現值分析方便我們進行決策
  8. 視本身的主動收入及產業類型將人力資本納入整體投資組合中,例如自身收入很穩定就可視為類似穩定配息的類債券資產而稍微調整類股票的比例。 若所處產業是以成長型股票,那投資方面就要稍微降低成長型股票的比例,以免在市場變化下受到雙重打擊。
  •  了解歷史告訴我們危機總會發生與消止, 泡沫總會產生及破滅
  1. 投資歷史是很有意思的一個章節, 看到過去發生的事件有些會讓你有些既視感(投資泡沫 versus 特斯拉, 葛塞法案遭廢止 versus 2008金融海嘯 versus 川普似乎要恢復葛塞法案????)
  2. 自我主導的定期儲蓄方案(確定提撥制)由於不了解市場基本規則,必然造成無知投資人的損失而衍生市場災難
  • 了解自我心理如何影響決策
  • 了解(投資)產業生態 如何從顧客投資行為中獲利


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

忙是心靈的死亡

蔣勳說忙是心靈的死亡。

因為忙才導致心靈的死亡,還是心靈的死亡剛好僅剩下忙碌這一種與外界互動的表現。

人類在社會化的過程不斷學習到如何合乎規範地跟社會互動,似乎只要理性尚存就可以憑著一般的慣性或是模仿來達到某種程度的社會互動,儘管這其中沒有情緒的存在。

昨天坐在中山菩提樹下,聽著校園的環境音喝著威爾希斯的咖啡,似乎有什麼在復甦或是被治癒。


2017年8月26日 星期六

明白自己內心的缺陷

由於生長背景的關係,很排斥跟親近的人發生衝突。也很不想在協調中要對方退讓,很難開口要他人犧牲。

因此遇到事情會先自我評估,如果可以退的我會先讓步。

但是長久下來如果狀況沒改善或是為了怕有人討厭,我會乾脆選擇逃避。

這是我感情的罩門rrrr

2017年8月21日 星期一

財務規劃其實是ㄧ個逃生門

每當生活上有些不盡人意甚至失去方向的時候, 似乎會讓我更加回顧財務的規劃.
財務規劃其實也是人生規劃, 藉由這個儀式似乎可以讓我稍微覺得一切都尚在控制中.
在浮想翩翩中獲得某種程度的安定感.

2017年8月8日 星期二

2013~2017實行資產配置的效果

上周六參加闕又上均衡的財富人生 老師的新書發屌會, 在那講座中提到
資產配置以及再平衡會讓你輸在起跑點, 但可能贏在轉彎處的方法. 對這點其實有很深的領受.

我自2013年開了美國券商後, 那一年是成熟市場大漲, 新興市場小虧的一年 .
2014年除了美國以外其餘連歐洲市場也都不好, 也幸好還有美國撐住整個投資組合的績效.
2015年相對是災情比較慘重的一年, 除了健康保健類股以及美國REIT還算有成長外,
新興市場真的跌的很慘.

2016年時在這之前表現一直不錯的健康保健類股突然沒那麼好, 還好新興市場跟美國本土開始連番大漲收復失土.

2017年連成熟市場也復甦了, 卻換成美國REIT表現相對落後. 昨晚又是全面走跌的一晚.
老師說這幾年是牛市, 績效再好都是假的, 等遇到熊市才是考驗.
但是經過這幾年, 透過資產配置會讓我不太怕遇到波動倒是真的.

當然一開始不太懂標的太多也讓我吃到苦頭, 每個標的都分到一點點
每次股息再投資永遠都是零股, 根本不會在下次的配息被記入.
相對來說複利效果就差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