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6日 星期六

企業運行的分配不均

股東投入資金,員工投入人力來維持公司的運行。

而後企業所賺取的獲利則透過員工薪酬以及股東股利來回饋給付出的人們

至於對於企業的發展來說是投入資金的股東重要還是投入人力的員工重要則有待討論。

無法吸引股東投資則企業無法建立,沒有員工人力的付出則企業無法運行。

然而連員工的薪酬制度也有分配的問題。
高階經理人很自然地視自己的付出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柱,也的確得到了高額的獎酬報償;

基層員工則認為企業是否順利發展與自家無關,若是公司出問題就再換一家,畢竟自己領的只是死薪水一份。

在這種狀況下真的無法去談如何犧牲奉獻相忍為國

2016年7月25日 星期一

95-103 台灣綜合所得成長率20等分

偶然間發現 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可以找到綜合所得稅的統計資料
又看到一些關於貧富不均的議題,因此有了以下的圖表


報稅人口增加, 第一二級距所得不增反減, 第20級距的綜合所得成長大幅超越其他級距.

2016年7月24日 星期日

1%貧富不均


你相信台灣也有1%貧富不均的狀況嗎?
根據今年的所得稅申報資料,將有申報的人分成20等分,每等分5%的人。
除了最頂層5%的人之外,其餘19等分所得平均數幾乎等於中位數。
最頂層5%的人所得平均數525萬,中位數330萬,第三分位數443萬,,平均數竟然還比第三分位數高,這表示最頂層1.25%的所得是如何拉高平均數的。
2015年綜合所得20分組

就算知道這些能夠幹嘛,看看電視上政府官員以及商總的發言,突然好像懂了什麼。

附帶說明:
本統計之所得為課稅資料,未納入「政府移轉支出」各戶所得、免稅所得、分離課稅所得等資料,不宜逕作為衡量所得差距之參據,相關所得資料應以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之資料為    準。

2016年7月21日 星期四

21世紀資本論讀後心得

我從這這本書學到的是:

  • 資本報酬率 > 經濟成長率
  • 大資本報酬率 > 小資本報酬率
  • 前1%的富人的資本利得是靠股息收入而非買賣股票
  • 擁有自住房產意味著屋主損失了有可能獲得的資本利得,只因資本都被困在不動產上。但若居住本來就需付出成本則這些未能獲得的資本利得似乎也可以視為某種程度的房租支出。
  • 努力往10%甚至1%的高資產族群前進,合理節稅且欣然面對未來的加稅措施。
  • 如何改善一間公司中資金成本與人力成本所得到的收益的不平等,不如設下一個規則:公司的稅前營業利益 / 薪資支出 不得高於100%,但得盡量等於100%。
  • 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在1936年出版《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提出邊際消費傾向遞減法則。他認為人們的消費雖隨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所增加的收入中用於消費的比例卻越來越少。

2016年7月8日 星期五

2016 繳稅組別高於所得組別

根據103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初步核定統計專冊
今年度應納稅額的組別高於所得總額的組別給了我幾個思考:
  1. 所得比我高的族群裡有些人的節稅效率比我高, 因此我應該在日後思考如何提高我的免稅額度或是扣除額度.
  2. 以我目前單身的身分就社會的角度來看, 我對於扶養或是捐贈等社會責任並沒有做出足夠的付出, 因此只能多透過繳稅來對整個社會系統做出貢獻.

2016年6月25日 星期六

公司不會為你著想

上班族的真實與虛幻

這個月中....集團母公司突然開始資遣部分員工
而且是今天通知今天走.

雖然在勞基法的保障下,公司應該都會跟資遣的員工談好該有的補償.
不過這批資遣的員工不乏工作超過7年的員工.

真的不要妄想可以在同一間公司待到退休.
這也是我為什麼積極理財,將儲蓄率自50%盡量拉高的原因所在.

前些日子剛好有需要找一個junior的缺
在網路上翻看履歷的同時也看到很多一定年紀資歷豐富的求職者

未來其實不遠, 求的是一個生活上的餘裕.

2016年6月24日 星期五

英國脫歐公投Brexit 對投資組合的影響

今天英國脫歐公投的結果造成全球市場的大幅波動
VGK甚至跌了11%多

對於我手邊兩個全股市投資組合來說
VHT-VNQ-VGK-VWO: 只造成單一標的最多4.5%的偏移
VTI-VEA-VWO: 只造成單一標的最多5%的偏移

而我原先設定的rule是偏離10%以上再進行再平衡

繼續等待並去做其他事

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讀書重點:鄰家百萬富翁


  • 預期財富:年齡*稅前年收入/10
  • 抱富族:2倍預期財富
  • 憂財族:1/2預期財富
  • 累積財富之道在於減少實現收入,增加非實現收入(如資本增值)



2016年3月12日 星期六

幸福的界限

幸福的青鳥在覓得的同時就失去了幸福的色彩

在開始時如同天堂般的婚姻生活在五年十年過去後才突然驚覺是一場難以逃脫的地獄

這就存在一個生活的界限, 人生的界限.

一旦跳脫了這個界限只有兩個世界, 一個是獸類的世界另一個是孤獨的世界.


文中作者藉由一種反轉帶出了一個說法: "人間本是地獄,我們都要努力在地獄建造小小的天堂,但這努力一旦鬆懈放棄,就又重新墮入苦海了。"

總得回歸到正向思考不是嗎?
 

不得不說主人公的想法也正是我對婚姻的恐懼
萬一進入婚姻生活後對方才覺得這是地獄, 那該怎麼辦?

我無法忍受被討厭 被怨恨
追根究柢來說我無法喜歡我自己阿

2016年2月22日 星期一

美國券商2015年預扣稅額自動退稅

TD Ameritrade 退稅標的: BIV / VNQ
時間: 2016/02/22 VNQ退了30.5% 的預扣稅款, BIV退了84.3%

Firstrade 退稅標的: VNQ
時間: 2016/03/09 VNQ退了30.5% 的預扣稅款

美國券商2017年預扣稅額自動退稅


2016年2月17日 星期三

決定一生不買房後的應注意事項

當我們存夠一棟房子的頭期款後,
這一生買不買房就幾乎是人生的兩個分岔路了

假設我們可以承受得起的房價是750萬
以現在年利率2%貸7成(頭期款225萬)20年期的標準
選擇買房後每月需付22559, 一年需付270708

若選擇不買房, 若每月房租10000, 一年需付120000

20年後假設房價不漲不跌
  • 選擇買房者 : 完全擁有一棟750萬的房地產
  • 選擇不買房者 : 則擁有初始金額225萬+每月定期12599(因為租房每月比買房少支出12599)的投資收益
因此選擇不買房者需要將這些資金投入IRR為約2.5%的投資組合才會開始勝過選擇買房者

若20年後房價跌2成只剩600萬
則選擇不買房者需要將這些資金投入IRR為約1%的投資組合才會開始勝過選擇買房者

若20年後房價漲2成到900萬
則選擇不買房者需要將這些資金投入IRR為約3.7%的投資組合才會開始勝過選擇買房者

為什麼說買房是強迫儲蓄
如果租屋族為了生活品質而不買房, 而你多花的消費支出越多,
20年後如果還想跟買房族有一樣的資產水準, 那這20年間租屋族所選擇的投資組合IRR就需要越高, 也越有風險.

買不買房是一個選擇, 沒有對錯
只是希望我們對於我們的資金有最合適的安排
不要後悔就好

2016年1月2日 星期六

必須持續追蹤的幾個理財數字<二>


  • 每月必須追蹤的理財數字
我其實不認為每天或是每月都去確認淨值變化是件好事, 因為這樣做會使得情緒被市場波動所牽制進而也許會影響到原本對於資產配置的規劃.
因此每季或是每年追蹤淨值一次並且落實資產配置的再平衡就夠了.

2016年1月1日 星期五

必須持續追蹤的幾個理財數字<一>


  • 每年必須追蹤的理財數字
    1. 資產淨值
    2. 年淨收入
    3. 年淨支出
    4. 實際理財收入 (已實現收益)
其中可以由資產淨值得到另外三個有意義的理財數字
  1. 平均資產淨值成長率 : 資產淨值 除以工作年數
  2. 財務自由的目標值 : 資產淨值 * 5%
  3. 被動收入 = 資產淨值年增長金額 - 淨收入 + 已實現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