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想法是當在職期間的生活開銷可以維持儲蓄率越高甚至到4~5成,滿足所得替代率的收入來源幾乎等同於從儲蓄來
當在職期間的儲蓄率不到一成,就算達到所謂的7成所得替代率是否真的夠花🤔
報章雜誌一直用要有7成的所得替代率來販賣恐懼,其實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個人生活形態的儲蓄率
這其實只是很簡單的數學, 假設退休/棄業前儲蓄率是X%,表示花費佔所得是1-X%
因此你的所得替代率一定要大於1-X%.
以這些圖表為例,當你只有10年可以累積投資建議維持至少儲蓄率40%的生活型態,如此一來若年化報酬率維持在4%以上時生活型態不會下降太多.
根據第一個圖表, 若從現在開始以儲蓄率40%開始維持開銷, 10年後若年化報酬率在4%以上則最差59%的所得替代率勉強可以維持你這10年來一貫維持的生活水平.
以此類推當你有30年可以累積投資建議維持至少儲蓄率25%的生活型態,如此一來若年化報酬率維持在4%以上時81%的所得替代率完全可滿足你早已習慣的生活型態。
15年是35%
20年是30~35%
25年是30%
然而退休/棄業可能會遇到另外的問題在於轉換人生跑道後可能會給自己過於寬裕的花費額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