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討論投資的年化報酬率, 必須要知道討論的scope是如何?
只單看美股投資資產的年化報酬還是不夠全面,
就拿我舉例, 不管是5.65%還是4.83%說高不高說低不低,但是可提領總資產的內部報酬率還不到2%
如果要做退休規劃, 還是必須要用總資產的年化報酬率搭配年度總支出做推估.
目前不管是4% rule的25倍年支出還是樂活大叔的22倍年支出, 總之豐儉由人~~
此外目前我還不知道要如何對我的人力資本做估值,
按照想法應該要推估未來在人力方面所能得到的總所得.
然後每年根據薪資調證的幅度做預估的修正並且將實際的年度收入轉換成真實的現金流.
我的想法在於做資產配置或是遭遇市場波動時要將自己的人力資源放在心上, 使得不要因為恐懼而過於保守,但是也不適合實際地將它放在資產負債表裡, 因為這種隱含性資產無法做明確的訂價
似乎還沒有很有效率地運用我的總資產, 不太確定腦袋裡出現這樣的念頭危不危險?怕之後過於躁進
為什麼要執著在人力資本的估值?
因為那是我們在資產累積期最大的現金流來源, 也是最好的債券.
我們要盡可能最大化也最佳化我們人力資本的運用效率
只是人力資本最有效率的運用只在金錢的這面向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