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自己的理財性格缺乏認識
- 過度著重在無法掌控的因素(對於資產的影響程度內在因素大過外在因素)
- 缺乏階段性財務規劃的能力
- 錯用符合別人需求的工具和策略
- 厭惡貸款
- 對風險不當的反應
- 強迫性消費或過度負債
- 窮鬼心態
- 守財奴心態
- 激烈的理財偏執狂
- 意外之財衍生的惡果
理財人生週期
- 醞釀期
- 累積期(初期目標:年薪的1~3倍,中期目標:年薪的3~7倍)
- 守成期(實現財務獨立:投資組合維持在每年生活費的7~10倍;準備退休:投資組合維持在每年生活費的10~15倍)
- 回饋期
- 至少存10%年薪
- 有足夠的流動性資金(受薪族:20%年薪)
- 完全提存的退休金
- 購買符合財務預算的房子
- 付清卡債和消費性貸款
房地產
- 房地產的資產價值 = 房地產的可售價格 減去 房地產的貸款
- 房地產資產 可佔 整體資產的 25~40%
- 維持50~80%的槓桿比例
- 增加流動性資金至 至少20%的未清償房貸
- 購屋的房價區間: 年收入的6~7.5倍(房價所得比)
- 換購房子的適當時機 市價 <= 年收入的1~1.5倍
- 房貸利息有稅負減免的優惠
功能性資產配置:
- 利息收入->對抗通縮
- 房地產->對抗通膨
- 有價證券->資產成長引擎
一般投資組合至少要是家庭年收入的5倍以上.
作者提到當資產超過年薪的3成時投資收入應開始超過每年的儲蓄.
在文中作者提到每年應有年薪10%儲蓄率.因此反推作者應該認為投資資產應大概要有3%以上的年化報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